沙市校区新冠肺炎防控党支部
职工住宅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与荆州市指定收治新冠肺炎的沙市第一人民医院只有一墙之隔的沙市校区内,自疫情发生以来,防控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干部,用心服务、科学防控,始终保持了“零疑似、零确诊、零感染”,为小区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科学防控强信心。对病毒的不了解,造成了工作人员的心理恐慌。特别是小区内居住的医护人员较多,每天进出都超过20多人次。担心他们是否会把病毒带进小区,是否会传染给我们?隔离病房开建就在门岗的旁边,每天都有上百人施工,担心他们是否会将病毒传染给自己?
临时党支部书记郑世杰,带领党员志愿者一帮人,制订小区防控总体方案,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他说:“在疫情防控最艰难、最紧要的关头,说不害怕是假话,但党将这份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勇于担当。”在人人自危的那个时期,防控的科学有序是工作重点。郑世杰发挥校区人员专业优势,组建公共卫生教授咨询组,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工作规程,给大家讲解病毒传播及个人防疫的相关知识,加强防护,提振信心。“每天我除了吃饭,从早到晚都坚守在门岗上,只有那样心里才踏实、才放心。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小区平安,不出现一例病人。”
保障供应安民心。小区封闭时间长,居民们也出现了生活日用物资及菜品需求增多的情况。及时把居民所需要的物资送到小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他们才会更加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减少矛盾的产生,把风险降到最低。共产党员李鹏挑起了这个重担。为解决生活物资单一问题,他组织了三套专班,每天为小区住户采购物资和药品,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区每日都有新鲜的肉、蛋、蔬菜、水果、鱼、鸡、米粉等菜品供应,大家居家安心,也为疫情防控装上“安全阀”。
用爱坚守暖人心。医院护士李真莹,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早出晚归在门房值班,挨家挨户入户调查,不厌其烦给年老职工及家属普及防疫知识,送菜到家嘘寒问暖,组建“沙市校区新冠防控群”,每天上门给边无子女的老人测量体温,询问他们有什么需求;每周四准时为校区居民开药与发放,如遇校医院药品欠缺,她则去校外采购,有时需要跑大半个沙市区才能买到指定药品;即便面对误解抱怨,她也一笑而过,丝毫没有怨言;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校区居民无论何时有任何问题,她都第一时间耐心解答。疫情发生以来,她几乎每天都无法按时吃饭与睡觉,家里上小学的女儿与年过七旬的母亲她都无暇顾及,为大家舍小家,校区中处处都能看见她的身影。人人都夸她是院内的“小天使”“小棉袄”。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在疫情面前,她是一名战士,用巾帼本色撑起抗疫战场半边天!她说:“我觉得面对疫情,能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是光荣的,能为小区父老乡邻做点事,也是一个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我就是一名战士,只要组织需要,时刻准备到抗疫一线去。”退伍军人张小勇坚定地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他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校区门房。沙市校区是医学部的家属区,人员复杂,张小勇总是冲在前面,对进出的车辆、人员逐一登记,精准到几点几分,酒精消毒、测量体温,指挥大家保持安全距离。
在沙市校区,像张小勇这样的党员有20多名。每天清晨,消杀组负责人何文凯背着消毒器械,踩着校园的第一缕霞光出发,接水管、修电路,他是随叫随到;微信报告、电话问询,信息宣传组共产党员张渊、钟茜一点点汇总记录;医疗宣传组周红、胡承明、张晓方三名共产党员奔走在抗疫的最前沿,他们说:“多一份了解,就能少一分恐慌,能为抗疫做点事,我们感觉很值!”物资组党员余后荣、孙敏:“有需要,联系我!”支部委员罗铜铠门岗值守、送菜、宣传,用他的守护和执念,保卫着小区的平安;楼栋包片党员魏本军、许本柯、任伯绪、晏年春、丁宇,每天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这片土地,展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党员志愿者们都成了居民的贴心人。哪家水电有故障,有水电志愿者上门去修;哪家老人需要药品,有志愿者按要求代购并送到他们手中;哪家有老人小孩需要理发,小区理发师免费上门服务;哪家门锁坏了,小区自愿者立马登门排忧解难……他们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在特殊时期增强着群众的抗疫信心,传递着党的温暖。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