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秋
自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大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逐渐成为共识,各高校愈加注重追求卓越的学风建设。
回顾现代大学的原初可知,早期的中世纪大学中就有一批学习型大学,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等。在这些学习型大学中,学生主管教务、主导学校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是这类大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立足当下,学生依然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的态度、动机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学风的好坏。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涣散、学习动机不纯,必然导致不良学风的蔓延。学生的自觉自愿、自主自律、自动自发既是学风建设的根基所在,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因此,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营造卓越学风需要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力量。
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深受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唯有立鸿鹄之志,树远大理想,才能敢于面对困境,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作风,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主动调节和自主支配学习活动。因此,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个体自觉、朋辈支持和群体影响的合力作用下,形成思想引导、砥砺前行、内化于心的局面,才能形成人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
另一方面,要以卓越的教风带动优良学风。好的教风滋养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学风,不良的教风则助长得过且过、浮躁放纵的不良学风。而教风的建设有赖于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神圣使命,教师理应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精湛的专业能力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尊重。在潜心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逐渐把学校建设成为严谨治学、刻苦求学、沉潜问学的场所。
此外,要在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中建设学风。精心设计的教学制度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在有效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形成积极向上、敏思好学的治学之风。以课程提纲为例,一些重视教学质量的学校已建立相对统一规范的课程提纲制度,要求教师在承担某门课程任务时,提前将课程目标、参考教材、参阅文献、预习知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后答疑、课程作业、课时安排、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布,作为学生选课、教学实施、院系管理、学校监督和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这种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师生有效互动、教学相长,并最终形成师生携手进步的学术共同体。概而言之,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不仅是学风建设的规范性依据,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刚性要求,更是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究。
学风建设是现代大学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资源,是推动大学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可以不断提高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学校理应把学风建设作为基础建设、品牌建设,用心营造追求卓越的学风,引导广大学生刻苦读书。(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师)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12/04/content_509954.htm?div=-1&tdsourcetag=s_pcqq_ai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