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燚,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干过农业技术员,种过2000亩地,后因刻苦努力,在博士毕业后成了农学院的教师。因为名字中的“燚”字难写,被同事和学生将他喊成了“周四火”,孕育了他“一年四季充满热情”的“四火”精神,深受师生好评。
2006年,周燚带领2004级植保专业的学生到巴东县平阳坝实习,在采集昆虫标本和病理标本的同时,他向巴东的农民朋友传递了大量的魔芋种植技术,特殊的亲和力,扎实的基本功,给巴东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老百姓一直惦记着新葡萄娱乐app官方的那个年轻博士。
43岁的周燚,出现在2013年国家“挑战杯”三等奖的指导老师名录上。他对“农”的特殊感情,不仅体现在对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对农业技术的潜心研究和热心传递上。
情系挑战杯
2013年10月,一个好消息传来,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周燚指导的《新型抗病育苗基质》荣获全国三等奖。
该项目由农学院2011级学生杨宽负责,主要是将污泥、精制棉下脚料等废弃物经过发酵,转化为育苗用的营养土,变废为宝,为农民的育苗提供好产品,该项目在获得国家级大奖前,已经获得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
杨宽同学回忆了周老师指导“挑战杯”的点点滴滴。他说,5月11日晚上10点,我们的团队因该用什么方法进行下阶段的实验出现了分歧,争执了很久没有结果。想去求助周老师,但因为是周六,已过晚上10点,纠结了很久,还是拨通了电话,本以为周老师睡了,但电话打通了,在我们说明实验的困难后,他耐心指导了近40分钟,因几个队员没听懂,周老师又讲了第二遍,直到我们听懂为止……
周燚常安慰学生说:“科研中,谁做实验都可能出问题,但焦点应放在如何去解决问题上,你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告诉我,不要不好意思,我时刻准备着。”
正是如此,周燚博士指导学生获批了3项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
情系特困生
因为自己一直在贫困中成长,周燚对贫困大学生充满特殊感情。
2010届毕业生韩春胜,家有四个孩子,他排行老四,10年前,父亲病故,哥哥嫂子一直艰难维持着这个家,学费也是靠亲朋好友大帮小凑勉强支撑。2010年,韩春胜的母亲也突然病故,他的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陷入了绝望之中,多次有退学打工的念头。
得知韩春胜的情况后,周燚老师先后共资助2500元解决了韩春胜的生活费。因家境困难,韩春胜无法继续读研深造,选择了去企业工作,现为深圳市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的大区经理,每年都回母校看望周燚,并为母校学弟学妹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周燚还积极为学生找出路。2012年,报考华中农业大学的冯泉清,考研成绩为294分,面试后未被录取,非常失望。周燚得知此事,多方联系,在西南林业大学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公费名额,为冯泉清圆了考研梦。
周燚,一个朴实无华的老师,用自己的热心和爱心关注着学生的成长,用爱铺就了学生的前进之路。
2012年,周燚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情系农学院
2013年,在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名单上,周燚榜上有名。身为植保系的主任,他时刻思考着农学院的发展和未来。
为扩大新葡萄娱乐app官方的社会影响力,周燚立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新种质研究方面,他培育了魔芋4倍体新种质材料,引起了诸多魔芋公司的竞相合作;在植物疫苗开发方面,他提出了生防菌剂的全生育期组合策略,依据此策略开发了抗魔芋软腐病和抗棉花黄萎病的生防菌剂,并与有机肥和育苗基质结合,开发了“功能性有机菌肥”和“抗病育苗基质”。“抗病育苗基质”在湖北省最大的西瓜基地宜城市流水镇占据了80%市场份额,并逐步控制了西瓜的枯萎病与线虫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为体现农学院服务社会的功能,周燚经常给企业出谋划策。青年教师孙正祥博士透露了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消息: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微生物菌剂的厂家,但其生产一直不顺,周燚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迅速帮其建立了生产流程,使公司经营走上了正轨,企业获得了可观效益。
“周老师热爱本职工作,晚上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阅读大量的文献,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他废寝忘食,经常忘记实验楼关门的时间,只能在办公室过夜或者翻窗出去……”与周燚同办公室的鲁红学教授说。
笔者采访周燚,问他如此辛苦到底为什么,他停下手中的活深情地说:“作为农学院的一个老师,很担心学生不喜欢专业,只想让学生提起兴趣,学到真本事,能在农业领域开花结果,更希望能为学院的发展做点贡献,除了这一点,别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