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伍廉松担任辅导员的第7个年头。7年来,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成为学生工作的“多面手”,在平凡的学生工作岗位留下了一道道坚实的脚印。
在一起——用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夜深了,1号教学楼常有一盏未息的灯,那是外国语学院辅导员伍廉松的办公室。正是这盏灯陪伴了他无数个夜晚,见证了他与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伍廉松看来,学生工作是一份爱心工作,更是一份良心工作。他始终坚信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是与学生在一起”。他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热情与爱心。他和优秀学生在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他和特困生在一起,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和学困生在一起,关注他们的学习;他和特殊学生在一起,关爱他们的心理。他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和学生成为了知心朋友。
今年暑假前夕,一名福建籍学生的父亲不幸去世,但这名学生一直把这件事憋在心里,不愿和任何人诉说,情绪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当时正忙于毕业生事务,但伍廉松还是从学生说话的语气以及细微的肢体动作中敏锐感觉到了该生的异常。于是,他主动请该同学喝茶,与他聊天,关心他、开导他。学生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哭诉着家里的不幸。伍廉松一边倾听、安抚,一直到晚上11点。虽然家里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需要陪伴,但他认为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直到学生情绪明显得到好转,伍廉松才如释重负地踏上回家的路。回家后,他收到这位同学的短信:“伍老师,在爸爸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我是痛苦和难受的,但在最艰难的时刻你就像是我的哥哥,给我希望和勇气,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谢谢你,哥!”
树榜样——用行动践行志愿和公益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伍廉松始终坚信身教重于言传,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用人格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一丝不苟,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学生。在伍廉松的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学生,学生会主席吴泽昂说:“有时候我们想含糊一点,马虎一点,但一想起老师工作时认真的样子,就不敢有半点马虎了,只想把工作做好。”
奉献爱心,做志愿和公益事业的先行者。伍廉松常说,“辅导员不仅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还要有奉献精神,要有爱心。”作为“阳光号列车”的指导老师,他经常参与活动。他先后数十次到颐康园养老院、徐永福孤儿院、荆州特殊教育学校,用真心温暖孤寡老人,用真情关爱孤残儿童,用真诚帮助困难群体。
2014年暑假,伍廉松又主动放弃假期,和15名学生志愿者赴咸宁市通山县燕厦乡新庄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近一个月时间里,伍廉松和学生同吃同住,克服酷暑和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保证了支教的顺利进行。山区蚊虫多,他带领学生一起钉纱窗,拉蚊帐;志愿者伙食差,他主动为他们买菜做饭;孩子住得远,他和志愿者们一同护送;学校条件差,他联系校友和企业,赞助价值8000多元的净水设备和7000多元的书包、文具。他不知疲倦,为心中的公益梦想不停奔波。“有伍老师在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幸福,有他真好。”志愿者马文霞感叹不已。
从通山支教回来后,伍廉松又立马投入到省运会的志愿服务中来。作为负责文体表演的6个院系老师之一,一个半月时间里,他全程陪同学生排练。国庆期间,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多才下班回家。为鼓励学生,他甚至还拿出自己的值班补贴,给学生买零食。而在省运会开幕式时,他却主动放弃现场观看机会,选择在场外服务演员,帮助志愿者看管物品。参演的志愿者何志丽感慨道:“伍老师每天陪同我们排练,晒黑了,也消瘦不少,有几次感冒了他也一直和我们一起,每次看到他的坚持,我们就有了动力,不好意思偷懒了。”
共成长——用成绩鞭策自己不断前行
伍廉松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把学生工作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他不断推进阳光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他的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直线上升,就业工作连续三年稳居全校前五名;一大批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在全国和全省大赛频频获奖;学生科研实现质的突破,“挑战杯”赛场也多次出现外院学生的身影……
成就学生也成就了自己。7年的辅导员生涯,伍廉松和他的学生们共同见证。成长路上,他洒下无数的汗水,也收获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青春:连续四年考核优秀,多次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团总支书记”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新葡萄娱乐app官方“优秀共产党员”和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2013年获“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并获“标兵辅导员提名奖”,2014年被评为“优秀团总支书记标兵”,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辅导员的事业是平凡的,因为他处于工作的最基层,不为众人所知;辅导员事业是艰苦的,因为他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事业是高尚的,因为他是在塑造人的灵魂,他让一个人的青春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闪耀光芒。
年复一年,伍廉松坚持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温暖和关怀着学生们。多少个夜晚,1教办公室的灯光映照着他忙碌的身影,也照亮了学生成长的路途。
(编辑 胡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