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蕊,1993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建筑工程系工民建专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河南省建筑节水减排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多年来一直在建筑节水这个沉寂的领域默默耕耘,目前已成为业内技术专家,拥有国家有效授权发明专利42项,主编完成国家行业标准1项,省级标准1项,参编国家、省级标准图集6项。2000年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主要代表技术有“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模块化同层排水系统技术等”。
一场遭遇 引发一项发明
毕业之初的王凤蕊成了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设计研究院一名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居住在面积约50平米的老房子内。1998年在自家遭遇了楼上卫生间管道漏水使自家“水漫金山”后,一个彻底解决这种“痛苦”的想法,在热爱钻研创新的王凤蕊心中扎根了。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要根治问题,必须切根断源”。她每天仰望天花板,观察管道渗漏现象,在认真研究了2个月后,脑中突然迸发了解决问题的火花,这就是利用“计算机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卫生间排水横支管集成模块化,整体安装在结构楼板上方,模块整体成型,没有接头,不会渗漏。这就是最早的“模块化同层排水装置”。
一则报道 激起节水技术研究热情
2000年,中央二台一段“关于天津居民节水”的报道,居民厨房和卫生间摆满收集废水冲厕的盆桶的凌乱不堪局面,以及排队节水的焦灼和无奈,深深地震撼了王凤蕊的心,也引发了王凤蕊对节约用水的关注,为其研究“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集成装置”提供了原动力。
自此,王凤蕊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扑在了这项技术攻关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年时间内,她顶着众多给排水专家质疑和反对的巨大压力,自费完成了核心技术的研究,并在2002年6月,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厨卫给排水横支系统分离汇水装置”。即在“模块化同层排水装置”的基础上,利用卫生间内部分质排水和分质供水的条件,将优质三洗废水(洗衣、洗手、洗澡),经模块自动收集、储存、过滤、消毒处理,回用冲厕,节约冲厕用水。
致力成果转化 推广绿色用水新方式
“发明的价值在于成功地被开发、实施、转化等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为此,一直把“节水减排,文明用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的王凤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节水模块”的制作工艺和材质选择是关键。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她历经近两年的自费试制探索,最终确定了采用pvc-u工程塑料及焊接工艺,进行产品的正式试制和运行试验。在建筑工地试验,为了获得施工队的配合,她帮工人搬砖提沙,和工人一起在工地边吃馒头,边讲解安装工艺。为了检验效果,瘦弱的王凤蕊每天临走前都从楼下提2桶水灌到试验楼房的夹层内,一户一户做闭水实验。
天道酬勤,2005年,“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集成系统技术”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成果重点转化项目,王凤蕊获得无偿资助资金30万元。依托专利技术转化成立公司,她开始了兼职创业,产业化生产以模块化同层排水节水装置为主导的建筑节能节水产品。
目前该技术凭着高效的节水减排效果,已被列为2012年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项目1348项、2015年科技部《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节水技术第5项,作为科技对水安全保障的有力支撑。王凤蕊也以此技术为主导形成了42项发明组成的“专利池”,主持编制了该技术的国家行业标准《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规程》。产品已经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10多个省的住宅得到推广应用。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在节水治污形势日剧严峻的形势下,王凤蕊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严谨地做着节水技术体系的升级与完善,从容地带领她的企业和团队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渐入佳境,完成了“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一系列的评价、鉴定,实现了该技术从“最初简单的废水处理回用冲厕”到“自成体系的户内中水利用”的华丽转身。
她总是说,“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天天喊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不如推广安装一套“节水装置”,为多一户人家提供自觉节水的条件,践行习总书记“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的号召,切实助力“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城建学院供稿)
(编辑 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