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科研百人】贺美:不遗余力地追求和探索

发布时间:2017-04-20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贺美,博士,副教授。

每年主讲2-3门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本科生核心专业课,参与指导1-2门本科生实习课程;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2人次,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涪陵页岩气开采区三种压裂返排液的藻类生态毒性效应》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学生参加新葡萄娱乐app官方第六届大学生创新论坛学术报告会,获二等奖;指导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

工作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主持中石油创新基金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各1项;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生态科学》、《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2篇被SCI一区杂志收录,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在第七届国际环境重金属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次。

近年,主要从事环境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微生物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21207020,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快速生物降解性的相关性,2013/01-2015/12,24万元),主持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2015D-5006-0210,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排放废液的植物与微生物共代谢修复机制与过程优化调控研究,2015/10-2017/9,19万元)。以项目骨干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41472124,油藏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15/01-2018/12,86万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创新项目1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和排放废液生态毒性效应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2013/01-2013/12,10万元)。

已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生态科学、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SCI一区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1项(快速鉴别大型溞幼溞性别的方法,申请号:201510708475.0)。

近几十年,由于合成有机化学品在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其生产和使用量也逐年增加。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大量的合成有机化学品已经通过生产、使用与排放等各种途径进入到自然生态环境。这些有机化学品经过复杂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最终可能达到一定的暴露浓度,对生物圈产生各种各样的毒性效应。正因为这些合成有机化学品危害非常大,有些甚至已被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以芳香烃类污染物为例,它是有机化学工业里最基本的原料,具有半衰期长、致癌、致畸、致突变、较难消除降解等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芳香烃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体及植物中都有其存在。对于这些合成化合物而言,生物降解是最重要的降解过程之一,生物降解速率对于预测合成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归宿和风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生物降解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受温度、受试物浓度、生物量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化合物结构更是影响化合物降解性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贺美副教授在相关领域开展系列的科研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重点针对有机化学品的快速生物降解性与结构的相关性开展研究。通过多年的努力,她以环境中普遍存在、污染较为广泛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OECD推荐的多种快速生物降解测试方法,研究了近90种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快速生物降解性与分子结构参数的关系,其中包括两种物理化学参数、六种拓扑参数、六种电性效应参数、十种几何参数,阐明了影响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类有机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的分子结构参数,以及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快速生物降解性与结构的相关性规律。该部分研究是首次经过大量的试验,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探究了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快速生物降解性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的快速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数据,同时,在此试验基础上建立一些预测手段来准确地预测并判断合成化合物的快速生物降解性,为合理控制其排放从而降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执行过程中,贺美抛出了新的思路:除了从化学物自身的结构方面下手,是否还可能在外界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角度,更充实地去解决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呢?结合自己在厦门大学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学习和科研背景,她意识到,微生物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代谢类型多样和适应突变能力强等特点,任何存在污染物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相应的降解微生物,并存在或强或弱的生物代谢降解作用,这可能作为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她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难以被微生物直接作为生长碳源和能源使用而被降解,共代谢是此类化合物主要微生物降解机制,但目前关于有机物共代谢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她清楚认识到,深入研究共代谢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环境中共代谢条件下物质的生物降解,而且可为人类寻求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将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于是,她将微生物引入自己的当前科研工作中,并成功获批了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2015D-5006-0210,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排放废液的植物与微生物共代谢修复机制与过程优化调控研究,2015/10-2017/9,19万元)。同时,自己作为研究骨干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获批(41472124,油藏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15/01-2018/12,86万元),目前,她课题组在微生物降解品种采集、特性功能研究、废水废液的微生物与植物修复、功能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贺美治学严谨、学风正派、敢于探索。她深知所在科研领域的前言热点,也明白到要想将环境问题与微生物更好地联系起来,必须具备不同学科的理论修养和实验技能,因此,她一有空闲时间就走进实验室,亲自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学习新型的实验技术,以缩短与国际研究之间的差距。她清楚意识到,当今科技发展已不可能独自一个人开展工作,大多数科研课题都需要有具有不同学科的科技人员合作,需要良好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些对研究取得成功尤为重要,所以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在她的课题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通过较长期的系统研究,在环境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微生物学方面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成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研究领域特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2014年,她曾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邀请,参加了2014年9月22—26日在贵阳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vy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并作大会报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近年在科研和教学上已少有成就,但是贺美却经常用屈原的名作《离骚》来提醒自己:追寻科研的道路上还很漫长,学习永无止境,一定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为国家的科研创新和教育工作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