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科研百人】周燚: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农业专家

发布时间:2017-04-1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周燚,农学院教授、博士,湖北省“三区”人才科技人员。

长期扎根农村,针对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主持的“基于育苗基质的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技术”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生物防治的魔芋软腐病防治技术与应用”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鄂西南花魔芋品种选育与繁殖”成果获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主持的项目“利用共生菌辅助的白芨育苗技术”获得风险基金千万级的投资,“污泥与秸秆的基质化转化”项目正在钟祥市进行中试。

潜心钻研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三农”扎实服务

2001-2012年,由于湖北鄂西山区魔芋产业遭受软腐病的制约,芋农受损严重,周燚博士自攻读博士以来,立足鄂西山区,从种芋消毒、抗病菌肥处理土壤、抗病包衣、推行化学除草方式、品种选育、健康栽培管理等各种措施综合应用,终于能将魔芋软腐病控制在30%以下。在研发抗病生防菌的过程中,该课题组发现前人的生防菌筛选策略难以体现其高效性,其次,发现生防菌的田间应用效果与较高的生态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周燚博士团队从两方面改进了生防菌的筛选与应用策略。在筛选方面,新拟定了以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为靶标,以植物本身生长环境为背景,筛选的生防菌可大大提高其大田防效,另外,将抗生防菌剂与育苗基质或有机肥结合制备的抗病菌肥系列,可解决生防菌的应用难题。这种生防菌的筛选与应用策略在防治魔芋软腐病、棉花黄萎病方面具有独到的效果,因此也荣获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与三等奖2项。

2012年至今,周燚教授应药材商的邀请,帮忙解决其合作社的白芨药材育苗与种植难关。白芨种子没有胚乳,散落的种子需要在共生菌、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才能萌芽成苗,其自然萌发率不足万分之一。为了攻克白芨种苗培育难关,周燚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潜心钻研,终于利用仿野生共生菌育苗技术成功攻克了白芨的育苗技术,现在白芨苗的育苗成本可控制在0.05元/株,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同时,在驯化野生白芨苗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适合白芨生长的种植技术体系,使每亩单产由1500公斤提升到2500公斤,按170元/公斤计算,每亩纯收益将超过20万元,这将成为中国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作物。

2015年,周燚教授研究生余磊磊将团队的初步研究成果在“荆州农商行杯”比赛中进行了展示,顺利从28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创意组第一名。在此基础上,这一核心技术经过荆州电视台穿针引线,获得北京天瑞华商基金公司与荆州楚和天瑞基金公司的联合投资,首期注入风投资金近千万。这一活动点燃了一群农科类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先后有刘茜、陈青青、罗欢等研究生加入到这一团队,还有鄢茹、蔡霓、江建伟、聂倩文、孟振国、王杰等一群优秀的本科生也陆续加入,进一步壮大了团队的力量,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正是由于团队的努力上进,奋力拼搏,相继拿到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湖北省挑战杯二等奖,意气风发的白芨团队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努力挖掘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带领团队奋力前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科研之路没有一帆风顺,每一次的创新都经历了失败的磨难。在困难面前,周燚教授团队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冷静坐下来一起分析,充分利用所学,共同商量解决方案,终于在生防菌的筛选与应用、白芨的共生菌仿野生育苗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并从中挖掘出一些新的科研创新点。

在植病生防菌研究方面,周燚教授挖掘出一类新的抗病基因——环糊精糖精转移酶,该酶能水解包括真菌细胞壁多糖在内的各种多糖,而以前报道该酶仅能水解淀粉,我们的发现拓展了该酶的功能。对于该酶的深入研究,可在抗病育种、新型环糊精的制备等方面取得一些原创性成果,现在周燚教授与上海交大等相关单位共同合作研究该项目,可望取得较好的结果。

在白芨育苗过程中,周燚教授团队分离了许多与兰科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其中发现了一株体内含有细菌的镰刀菌,这是世界上难得的珍贵研究材料,全世界仅有2篇相关文献报道,谁在这一块率先发表相关文章,谁就占领了世界这块制高点。该团队正在组织力量,对真菌与细菌共生机制,真菌、细菌、白芨三者共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周燚教授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和创新,其关键在于思路的创新。他说:“在新葡萄娱乐app官方做研究,要知道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做基础研究,比不过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以及‘985’、‘211’类高校;我们做应用,比不过企业、基层农科院。我们的出路在于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从中去寻找新的科研突破点,这才是我们的优势!”

(编辑 万钰)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