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熊鑫/文 记者 徐健剑/摄)“声波远探测技术是一门技术亮点突出、潜力巨大、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测井技术。”10月24日上午,国际著名测井专家、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唐晓明做客“长江讲坛”,在东校区12教405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声波远探测技术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
“深地、深水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是国家未来15年能源战略重点,但勘探过程却面临着隐蔽性强、储层复杂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测井技术往往能充当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眼睛’。”唐晓明说,80年代的单级纵波井外探测技术因为探测距离近、探测干扰强、探测声源无法识别方向等问题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远探测技术的出路在于突破传统探测的局限,揭示偶级声场规律,研发具有穿透深、方位灵敏、裂缝敏感等优势的新型偶级横波远探测技术。唐晓明教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测井远探测技术研发的“来龙去脉”。
偶级横波远探测应用方法的研究历程实际上远比报告中只言片语的介绍曲折,唐晓明研究团队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验检测中遇到了一轮又一轮困难,但凭借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最终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唐晓明在报告第二部分中详谈了研究历程,从远探测弱反射信号成像方法到微弱反射信号的提取,再到对反射体的成像增强以及用四分量法对远探测成像的方位验证,最后到用物理模拟方法成功验证了临井反射现象,唐晓明教授最终实现了偶级横波远探测技术在勘探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偶级横波探测技术是在我们不断的数据模拟和理论研究当中发现的,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实践中往往能获得真知。”唐晓明说道。
介绍完偶级横波远探技术的研究历程后,唐晓明教授用大量的图像展示了这项新型测井技术在多方面勘探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勘探7000米超级深井的塔里木油田、首次应用于国际大洋钻探、国际测井家协会杰出科技成就奖、美国测井界石油科技十大“功勋”奖之一……“这项测井技术在诸多特色和优势的背后,依然存在‘180度不确定性’的缺陷,在未来我们会寻求解决方式,并继续追求勘探更深、更远的发展趋势。”唐晓明教授对这项测井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在提问环节,参会师生就如何对图像和声波进行处理,测井技术对硬件有哪些要求,如何把所学专业与这项技术结合起来等问题向唐晓明教授提问,唐教授结合理论知识与自身研究逐一做了解答,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校领导朱业宏、张玉清以及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张玉清主持。
报告会开始前,党委书记朱业宏向唐晓明教授赠送了精美的“长江讲坛杯”。报告会尾声,学生代表向唐晓明教授献上鲜花,以表示感谢之情。会后,唐教授还接受了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的采访,并挥笔题就“长江之水长流,荆州学风长存”寄语老板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下载学子。
唐晓明,四川雅安人,1982年获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学士,1984年获中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1986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资源实验室从事声学测井研究工作,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1990年6月至1994年9月在新英格兰研究所任研究科学家。2000年在挪威理工大学做访问教授。1994年9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贝克休斯能源服务公司声学部任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和科技顾问。2010年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地球物理(特别是声学)测井、岩石物理学、地震波传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美国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科研专著1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Baker Hughes特殊贡献奖、SPWLA最佳论文奖、SPWLA杰出科技成就奖等。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COSL-UPC声学测井联合实验室主任,美国勘探地球物理者协会(SEG)中国区顾问,全国检测声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唐晓明教授从事石油测井研究30余年,开创了多项声波测井新技术,如“孔裂隙介质弹性波动理论”、“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随钻四极子横波测量技术”、“随钻变径隔声技术”等。由于上述技术引起了声波测井的重大技术变革,特别是“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随钻四极子横波测量技术”等技术,唐晓明教授荣获有测井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岩石物理学家与测井分析家协会(SPWLA)杰出成就奖。近5年来,唐晓明教授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8项、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项、中科院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SCI一区TOP期刊)、《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Geophysics》、《J. Acoust. Soc. Am.》、《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