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康群)“学术沙龙,就像一道营养丰盛的‘大餐’,滋味醇厚,回味悠长。”9月19日,11点半,沙龙结束,走出武汉校区教学楼A311教室,石油工程学院的纪国法博士心有不舍地感慨。
与纪博士一样,有此想法的还有其他56名青年教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2015年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新引进教师。
这天早上8点半,他们参加了一个学术沙龙,其主题是“基础学科的活力及其在综合性大学中的纽带作用”。
在沙龙上,5名不同学科的新进教师登上讲台,侃侃而谈。分析化学专业的陈颖博士讲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光学工程专业的徐益平博士畅谈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学科不同,却依然引发大家浓厚的兴趣,提问踊跃,气氛活跃。
作为此次沙龙的“掌舵者”,易洪潮教授也对此形式与内容点赞。“在这里,大家形成了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并积极寻求着学科间的交叉点。”点赞的同时,易洪潮教授还一一指出了有待改进的细节,包括专业与科普的平衡、PPT的制作、音量与语气、与受众的互动、激光笔的使用等等。
“学术沙龙,让我们兴致盎然。与优秀青年教师‘面对面’,也让我们受益匪浅。”陈颖博士说。
18日下午,曾磊、李菊花、吴强盛、胡艳华、尹艳树5名优秀教师与57名新进教师“面对面”,讲述曾经经历的“从教师到学生再到教师”的锻造过程,毫无保留地道出教学科研里的“个中三味”。“涉及的内容很宽泛,既有教学科研、基金申报、职称考核等等,也有不少‘接地气’的‘家常话’,真诚而有力,朴实而自然。”陈颖博士这样形容。
从武汉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的刘念博士对培训同样心生好感:“原本以为岗前培训就是一味地听课,被动式地接受,很枯燥,没想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十分‘过瘾’。”
刘念记得,9月11日,培训课堂上来了4位首席导师,他们分别是地物学院的毛宁波教授、化工学院的易洪潮教授、农学院的周燚教授、经济学院的马敬桂教授。“怎样上好第一堂课?”“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结合自身感受,4位首席导师给出了明确答案。
9月12日,首场学术沙龙精彩亮相。以“人文学科的历史、现状、问题、前景及其在综合性大学中的贡献”为题,覃明、熊猛等4名新进教师阐释了各自的观点,反响强烈。“不少观点,对我们从事科研很有启迪。”沙龙主持人、培训班班长纪国法说。
“学术沙龙、优秀教师‘现身说法’、导师评点,这些都是岗前培训的内容。”教育学院院长张相乐介绍,今年优化了岗前培训课程设置,以专题讲座和研讨为主,开设了学术沙龙;专题讲座内容“百花齐放”,有教学工作规范介绍,有科研成果报奖技能训练,有讲课比赛要注意的细节,有粉笔字怎样写更有力度……
“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对新进教师站好站稳讲台大有裨益。”作为首席导师之一、“湖北名师”毛宁波教授十分看好培训的前景:“随着培训的日渐深入,其效果将逐渐呈现出来。”
“很高兴看到这种景象。”人事处处长蒋四华说:“事实证明,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在高校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铁律,也是现实。这是我们开展岗前培训的初衷,也是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的动力。”
据悉,在集中培训后,57名新进教师将进入培训的后两个阶段:分散助教和教研实践。
(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