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老板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下载要闻 >> 正文
老板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下载要闻

长江讲坛第12讲:苏义脑院士阐述科研创新的理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5-12-1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康群/文 陆峰 徐健剑/摄)科研创新,耳熟能详。如何创新?创新需要怎样的理念与方法?12月15日,结合自己的科研创新经历,以油气钻井技术为例,苏义脑院士在武汉校区教学楼B区102教室侃侃而谈,对科研创新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

校领导谢红星、张玉清、郭海敏,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武汉校区相关负责人,武汉校区4个学院和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师生共300人在现场感受了科研创新的魅力。报告会由副校长郭海敏主持。

“科研的生命和本质在于创造。” 苏院士说,对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绝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怎么办?一条路走不通是不是要另辟蹊径?尝试一下反向思维如何?……在报告中,苏院士特别提出了有关科研方向创新的基本理念、观点和方法。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苏院士诠释,事物在发展,背景变了,条件变了,要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科研工作者要对新的方向有敏感性。”他说。

像这类朴实却又具有深刻内涵的语句,苏院士信手拈来。“能正确地提出问题,相当于问题解决了一半。”“科研的最高境界,就是十个字,‘知道干什么,知道怎么干’。”“否定之否定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规律。”“创新不神秘,无止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切创新都是从不满足开始。”“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在走向反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反向思维是科研中的重要方法。”“用发散思维去创新,用聚焦思维去实现。”……

对科研方向创新,苏院士归纳为4点,即第一原理:全面理想需求,差距就是方向;重大需求导向;逻辑顺推,趋势预测;逆向思维。为将枯燥的总结生动化、具体化,苏院士讲述了井下动力钻具的发展过程以及带来的启示。

把100多年的石油钻井历程模拟成一棵树,苏院士讲解模型树分析方法时指出,对每个节点,采用逆向思维分析;多提问题——一定要这样吗;每动一个参数,可能就产生一个分支;实现同一目的,可有不同路径和方法;要从淘汰技术中吸取营养,充分尊重。概括而言就是,要罗列全面影响因素,还有哪些未考虑,考虑一下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可否,交叉、复合一下行吗?同时,还可通过列表,对每一节点分析,优点?缺点?瓶颈?突破口?突破要点或技术途径?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方案。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大家”,苏院士还将自己的科研方法偶感与大家分享:寻找矛盾,打破平衡;转换视角,正反纵横;第一原理,分层否定;检讨对方,妥协折中。

作为钻井战略科学家、项目长、技术专家,苏院士根据自身经历、经验,提炼出科研“三字经”:布大局,虑长远;探需求,勤调研;寻突破,拿产权;提方向,做可研;求创新,定方案;把总体,管路线;组团队,抓关键;掌进度,破难点;重基础,盯实验;做决策,担风险;鼓士气,稳大盘;让名利,举英贤;追实效,慎宣传;推产业,谋发展。

道出自身科研心得后,苏院士强调,进步的起点在于追求,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没有难点,不叫科研。难点,往往会催生创新。”“只有坚持,只有锲而不舍,才能跨越难关,迈上新台阶。”苏院士说。

坐井观天、老生常谈、贪得无厌、异想天开……苏院士以对成语新解的方式为报告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回答现场师生的提问后,学生代表向苏院士敬献鲜花,表达了莘莘学子对科学家的敬仰和热爱。

校长谢红星代表学校向苏院士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由水晶制成的“长江讲坛”杯。

报告会结束后,苏院士高兴地接受了学生记者的专访,并欣然题字:长江贯中华,大学育英才,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苏义脑,油气钻井工程专家。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2、1988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出站。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石油学报》等多刊物编委。长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在钻井力学、轨道控制、井下工具和井下控制工程研究中多项创新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体系用于生产效益显著。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 陆峰)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