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群
风轻云淡,与你同行;暴风骤雨,与你同行……在同行的日子里,一起笑看花开花落,一起品味生活点滴。
与你同行,是与青春同行、与责任同行、与快乐同行。
这是农学院留德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文英的心声,也是他近10年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
与你同行,用爱滋润心灵
“今天,张老师领衔上演‘饺子汇’。”2011年元旦那天,农学31001班班长高凯向全班同学宣布。
“好啊,那要好好‘整整’张老师。”喜形于色的同学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购置面粉、猪肉、羊肉、韭菜、大白菜、酱油、白醋……同学们汇聚到西校区4教101教室。这里成了临时的食堂,成了欢乐的海洋。
几张桌子一拼,张文英和同学们一起忙碌开来。揉面粉、剁肉馅、包饺子、烧开水、谈天说地。“张老师,你在德国留学也包饺子吗?”“新年来了,说说你的新年愿望。”……
谈笑间、忙碌间,高潮悄然降临。不知谁起头,张老师频频受到“攻击”,脸上不断被抹上面粉。“哈哈,看张老师,成了大花脸。”女同学乐不可支地笑着说。“注意,张老师开始‘反击’了。”……高凯正在现场“解说”时,却不料被张老师“偷袭”得手,教室里顿时笑声一片。
“这是我们班的保留节目。”高凯指着电脑上一张张“饺子汇”实况图片说,“不仅‘饺子汇’,班里的每次集体活动,张老师都尽量和我们在一起。看,这是张老师和我们在一起‘k歌’,他的‘再回首’唱的可好啦。”
“我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只有在一起,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感受他们的内心。”张文英说。
“和同学们在一起,张文英心里总是涌荡着浓浓的爱。这种爱,散发着师德的魅力,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农学院党总支书记聂林军感慨。
农学30701班的石桓同学一直无法淡忘2009年11月的那段日子。那时,正值甲型H1N1流感爆发,全班25名男同学几乎“全军覆没”,不仅所住的4个宿舍被隔离,5名高烧者还被送进了荆州市胸科医院。“隔离后的那份寂寞实在难以言表,而且还有深重的恐慌甚至恐惧。”石桓回忆道。
“就在我们被浓浓的阴影笼罩时,张老师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每天,他不顾被传染的危险,带着水果进宿舍、到医院,介绍疾病防控要点、注意事项,化解我们的紧张情绪。”石桓说。“夜晚,回到家里,张老师仍不放心,还通过电话、QQ与同学们保持联系。那份关切、那份细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邓成菊同学补充道。
“因为有张老师这个‘主心骨’,因为有张老师的爱,我们有了战胜困厄的信心和力量。”当时曾持续低烧、情绪低落的钟步飞同学说。
终于,重返课堂了。虽然11月的夜晚寒意深重,农学30701班的同学还是聚集到西校区的一片草地上,点亮一支支红蜡烛,唱响了《感恩的心》。“这歌,是唱给张老师的。”邓成菊说。
“这歌声也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更加坚定了与学生在一起的信念。”张文英说。
熟悉张文英的师生都知道,他一直把卢梭的一句名言作为座右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今年2月24日,在学校学生工作会议上,作为班主任标兵代表发言的张文英坦陈:“热爱班主任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就是要在躬行实践中书写爱,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灵。”
说起张老师对学生的爱,高凯同学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与我们第一次见面,张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他的手机号、QQ号和办公室号,他说,欢迎我们随时‘打扰’。”“张老师心细如发,对全班每名同学的情况都了然于胸,谁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谁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谁遭遇了考试失利或情感困扰……都会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面对面谈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张老师和我谈心不少于6次。”贫困生王华(化名)说,“因为贫困,我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自卑,就在我心理极其脆弱时,张老师与我促膝谈心。谈心的每一句话,至今还回荡耳畔;谈心的每一个场景,至今还清晰如初。”
张明(化名)同学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喜欢搜藏女鞋。学校保卫部门通过摄像装置采集到他多次将女生晾晒在外的鞋子收走的视频证据,并在其床下搜出多双女鞋。面对确凿证据,张明几乎崩溃。“没想到张老师替我保密了,还请来心理专家对我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说这话时,张明眼里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我们一直在张老师爱的视线范围内。”农学31001班的同学们说。今年全班同学到桃花村附近野炊,张文英因出差在外,无暇参加。但他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发短信与班长联系,了解活动进展,特别是活动安全情况。“简直比我们的父母还过细……”同学们甜蜜地说。
与你同行,用心引领成长
“每个年轻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愿帮助他们书写成长的故事。”张文英说。
在张文英心里,有一个学习的楷模,那就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全国道德模范”孟二冬。从孟二冬身上,他明白了一个为师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应该怎样引领学生成长。
课堂是呈现师德最直观的平台。上课时,张文英总是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有爱、有真情、有真知。下课后,张文英的心里也始终装着学生,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成为他生活中莫大的享受。
农学产31101班来自辽宁的蔡萌同学进校后,一直很苦闷。因为中学阶段没有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以致在进校之初的英语听力测试中连连失利,对英语四级考试产生了绝望心理。“不着急,先试着听慢速英语,每天抄写单词,强化记忆。特别是早晚坚持口语训练,从30分钟到60分钟,长期坚持,必有成效。”张老师告诉她学习方法。同时,张文英还在班里成立英语学习小组,对来自甘肃、内蒙等地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实行一对一帮扶。同时,张文英还经常拿他的堂叔、现任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苦学英语的故事来激励大家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听说读写同步进行,张老师教我的方法很有效。期末,100分的听力满分,我拿了85分,而且还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蔡萌喜滋滋地向张老师报喜。
“在学习上,我不容一个同学掉队。”张文英说,“学习是一个大学生的主业、是根本。”
同学们知道,每个学期结束后,张老师都会对班级成绩一览表进行仔细分析,通过与平行班级做比较,从单科均分、单科挂科人数、单人挂科门数等方面加以考量。针对考试结果,他还采取班级集中通报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业警示机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上不放松、不放弃。
“只要是谈学习,张老师总是充满耐心,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刘春保同学记得,自己决定报考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时,张老师从买什么版本的复习资料、报考什么专业,都一一进行指点。“站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老师和我谈了整整1小时,令我十分感动。”刘春保说。
“让张文英做班主任,我们很放心。好多难题,他都迎刃而解。”农学院院长王文凯介绍说,“印象最深的是他特别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关注挂科生的成长、关注心理有障碍学生的成长、关注情感失意和自控力薄弱学生的成长,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带给张老师最大的喜悦。”
“张老师还很关注我们成长中的烦恼,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扭转。”马文婷同学说,“就读农学专业,应该说不是大多数同学的初衷。对专业的不认同、不热爱,必然会带来学习上的被动,容易受到各种糊涂观念的影响,出现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和行为。”
马文婷讲述起一段往事。那是毕业前的一次班会,有个同学突然发起牢骚,“读大学有什么前途?农科大学生有什么前途?工资那么低,我看连有些农民工都不如。”针对这番牢骚,张老师没有马上反驳,而是微笑着说,“那好,我们今天班会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那天晚上的讨论可热烈啦,每名同学都参与了进来,最后的结论是,专业没有好坏之分,从事任何专业都能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做任何事都不可急功近利,要心态平和、眼光长远。”
“记忆最深的是讨论中,张老师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的农学院众多校友成长的故事。像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杰出校友、国际著名大麦遗传育种专家、西澳大利亚农业部技术官员李承道教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基层乡镇农技站,环境和条件都十分艰苦,但他理想坚定、目标明确,就是要在农业科研上做出显著的成绩。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而他做到的,你同样可以做到!”
“他做到的,你同样可以做到!”对张老师这句话,马文婷用三个“如此”进行了描述:如此振聋发聩,如此提振精神,如此鼓舞人心。
“说实话,那次班会,由一个牢骚会转变成了一个激励会。从张老师用心讲述的一个个故事里,我们感悟了许多,也坚定了学农、爱农的思想,觉得学农大有可为。”马文婷深有感触地说。
专业思想的稳固带来的是进取的动力。以农学30701班为例,全班30人,有18人踊跃参与农学院老师的科研课题,且成绩喜人,如王生银同学长期跟随田小海教授从事水稻抗高温研究,发表了1篇关于高温胁迫下水稻花粉性状方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王会等7名同学长期跟随张文英从事油菜早抽苔性状遗传方面的研究,其中王会、张建中、张雄、黄涛4人在2009年成功申报了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有张老师的引领,我们快乐地行走在成长的路上。”高凯同学兴奋地介绍起班上近来的一项项活动、一个个成绩:寄予同学们追求和梦想的班报——《稻田守望》面世了;以宿舍为单位、描摹人生梦想的PPT大赛举行了;“考研组”、“创业组”、“科研组”成立了,大家目标明确、你追我赶、互帮互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份成绩是对张文英努力的最好注脚:所带的农学30601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30名同学有19人报考研究生,13人上线;所带的农学30701班的30名同学有15名同学入党,到大三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7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毕业前18人报考研究生,12人被录取,该班还被学校先后授予“标兵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十佳百优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张文英也在2009、2010年连续两年当选学校“优秀班主任”,2011年荣膺“班主任标兵”称号。
(责任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