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颜雷 何儒权)“村里来了一群大学生!”7月7日,城市建设学院长江规划学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6人来到荆州市江陵县熊河镇彭市村,走家串户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为该村产业规划和人居环境整治收集资料。
彭市村是江汉平原典型的农业村,地势平坦,沟渠遍布,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兼种玉米、花生、大豆。“农民只能靠种地创收,来源单一,随着合村并组的推进,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为老百姓谋求致富新路子。”该镇副镇长李强华说。
白天调研,晚上赶图。这是实践队“连轴转”的工作常态。晚上11点半,大家还在为荆楚风民居改造的设计问题讨论不休。“还是要把村民的意见融进去,体现他们对青砖、白墙、灰瓦的儿时记忆,让设计留住乡愁。”实践队成员陈航宇的发言引发共鸣。
与此同时,另一支乡村水环境治理实践小分队也忙碌了起来。“太多的没想到。”这是给排水专业大三学生白光涛参观后的感受。幸福村里建起的微型污水处理厂通过种植美人蕉吸收污染物,一次投入长期有效,值得推广;江陵县滨江污水处理厂靠引来沿海核心技术实现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A,守好污水净化排江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些是书本上学不来的。”白光涛说。
“要有知识,更要长见识!”实践队带队老师何儒权的一句话道出“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初衷。“既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向干部群众请教。”回想起住建局副局长杜琴讲起镇安寺铁牛治水和长江生态修复人水共治新举措时如数家珍,实践队另一带队老师杜琛感慨。
经过一星期的实践,实践队员们收获满满。乡村产业规划初具雏形,荆楚风民居改造方案也已出炉,滨江公厕设计完稿交付。“希望下次来江陵时能看到我们的成果落地见效,在江陵留下我们的青春印记。”返程的车上,实践队长邹智伟道出大家共同的心声。
(编辑 张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