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扬起生命的教鞭

发布时间:2012-06-08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蔡贤浩教授

□通讯员张桢桢 学生记者 赵兴雪

当学生喊一声“老师好”, 蔡贤浩心底立刻激起万丈豪情:我为人师,此生无悔,我为人师,该当自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蔡贤浩教授的真实写照。

痴心教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蔡教授的职业追求。

30年前,蔡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时,还是青春帅小伙。弹指间,30年韶华已逝,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坚守30年的三尺讲台,记录了蔡教授耕耘的身影,见证了蔡教授奉献的赤诚,也向我们讲述了蔡教授治学的精神。

2010年10月20日下午,东校区13教125教室内,一名男教师面容憔悴,声音嘶哑,在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课。他是蔡教授。蔡教授虽然冷汗不停,依然声音很大,抑扬顿挫,全身心投入。当蔡教授板书的时候,课堂静悄悄,只听得师生写字的“沙沙”声。一堂课结束,蔡教授的衣衫湿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孙瑜纪超同学说起这件事,记忆犹新。她说,当时蔡教授严重感冒,不能长时间站立,嗓子发声也很难,但是他坚持不缺课,并且要求所有学生都不能缺课。

蔡教授教学一直坚持一个观念: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为此,蔡教授特别注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课外经常有意识地和不同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尽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并适时进行讲评。这种方式,不仅形式灵活,而且深受学生喜欢。

蔡教授讲授《形式逻辑》已有很多年了。尽管如此,每次上课他依然坚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每节课都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状态,每次上课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每次上课前都要设计好教案。每年一本新教案,垒起来都1米多高。

对于课本上抽象的概念想尽办法使其通俗易懂。《形式逻辑》中的三段论是重点也是难点,每次上课都会结合新的情况创新授课方式。听过蔡教授这堂课的学生都说,教材上很难理解的知识点,经过蔡教授的点拨后,都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上课时仍是精神抖擞,然而回家却要休息很久才可以缓过来。只要调整好了,蔡教授仍是教不自满、求索不止;坚持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在已获教授职称的情况下,依然攻读博士学位,而此时的他已50岁。很多人不解。只有了解蔡教授的人才知道,蔡教授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朱逸鹏同学说:“蔡教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严谨治学和痴心育人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影响、教育我一生”。

严师慈父

蔡教授以严闻名,是精益求精的好老师;以生为本,是关爱学生的好父亲。

在孙瑜纪超同学的QQ邮箱内,有两封邮件保存了4年。一封发件人是孙瑜纪超本人,另外一封来自蔡贤浩老师。孙瑜纪超道出其中缘由。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她要回家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而这段时间又需敲定毕业论文初稿。由于时间紧,草草赶好论文初稿后,火速回家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当天,她的手机因欠费停机。

参加完考试的第二天,孙瑜纪超赶回学校。手机充值刚开通就接到蔡教授的电话。在电话中,蔡教授严厉地批评了她。当时孙瑜纪超心乱如麻,以为老师不会管她了,急得只掉泪。

可是等她返校,蔡教授已经帮她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在看完论文后,孙瑜纪超决定给老师写封感谢信。信件发送出去后不久,蔡贤浩教授的邮件翩然而至。

信中说道:孙瑜纪超,你的论文内容是很丰富的,就是在论证上欠缺些,我是按高标准要求的。做好一篇论文,会终生受益。老师是个急性子,希望你不要多想,用心做好自己的学术论文。

“多好的老师啊。”孙瑜纪超心里暖暖的,以致感动而泣。

蔡教授爱学生,是严师更是慈父。正如蔡教授自己所说,他年轻的时候把学生当弟弟妹妹,现在年纪大了,就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亲都会全力以赴。学生郑化清楚地记得,有两次没有去上蔡教授的课,想不到蔡教授直接到寝室来找他了解情况。当时,蔡教授跟他聊天谈心,得知他对社会学感兴趣,主动借书给他。一个月后,蔡教授又主动找到郑化,详细询问了读书情况,并和他分享读书体会。这之后,他主动上课,从未缺课。蔡教授说,不能让班上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学生不上课,批评学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还是要爱护学生,要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诉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这样的事情,蔡教授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讲出一两件来,蔡教授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心系发展

以校为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学院的发展,蔡教授倾囊相授,甘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铺路石。欢笑泪水,与学院发展共荣辱。

黄晓云博士这样评价蔡贤浩教授,做事积极、有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2007年,黄晓云博士刚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和蔡贤浩教授一个办公室,作为在项目申报和职称评审方面还不熟悉的新人,蔡贤浩教授给予了很多指导和经验的传授。黄晓云博士说,蔡贤浩教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有积极的态度,都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然后全力以赴。在黄博士为自己的讲座准备时,也是蔡贤浩教授及时给予了指导。

2011年11月20日,蔡教授为该院24名教师作“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专题指导。蔡教授结合成功案例和翔实数据,深刻分析了目前青年教师的现状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并建议青年教师把握好定力、魄力、毅力、巧力;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学术与行政等关系。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成长迅速。近2年,该院已有7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

蔡贤浩教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对于院系工作更是尽心尽力。2011年,听到从教育部传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成功获批的喜讯,蔡贤浩教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想起申报工作,紧张有序而忙碌的身影,一幕幕浮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眼前。该院副院长彭开智说,那段时间,作为一级学科申报工作的负责人,蔡贤浩教授加班加点是常态。记得有一天凌晨2点还接到蔡教授核实课题信息的电话。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红艳难以忘记,2010年深冬,蔡教授带病坚持工作的感人一幕:在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的紧要关头,蔡教授的颈椎病发作,疼得实在受不了,就靠在椅子上,把电脑显示器垫高,调节到合适的位置,继续工作。就这样申报材料修改10多次,一直工作到申报材料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而当时已东方破晓。再次谈起此事,王红艳书记心里仍然充满敬佩和感动,感谢年近60的蔡教授的严谨、认真和奉献。

弹指间,三十年的韶华在扬起的教鞭中悄悄流逝。三十年来,蔡贤浩教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扬起生命的教鞭,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用对教育的赤诚浇灌教坛,春风化雨育桃李,挥舞出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