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晏亮)去年,学校聘任了第一批24名“长江人才”,如今聘期过半,其工作进度如何?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近期,学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汇报,解决问题,为“长江人才”发展护航。
3月28日上午,在6教205会议室 ,“长江人才计划”理工学科组的老师逐一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展:“目前已完成(SCI)2区论文1篇,近期还有1篇将发表。”“已有3项发明专利,发表了2篇SCI论文。”……他们表示,有信心完成岗位工作目标任务。
同时,老师们也提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如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外文文献的下载、学术交流的开展、研究生的配备等,并汇报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相关学院负责人就本学院针对“长江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实施情况,以及后期目标作了汇报。人事处、研究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图书馆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表示将全力支持“长江人才”的发展。
副校长周思柱参加座谈会。他肯定了“长江人才”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长江人才计划”在项目后期应达到的目标,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对“长江人才”计划战略目标的总体认识,将之细化分解到三个层面——与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进行对接;引领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储备培育国家级奖项,让人才实现有序的连续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的联动机制,各学院要制订更具操作性的管理细则,加强对“长江人才”的有效服务管理。同时,周思柱还对大家提出的若干问题作了回应。
此前,学校组织“长江人才计划”农学学科组的老师进行了座谈。随后还将在武汉校区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学科“长江人才”的汇报。
“长江人才”每两年组织一次遴选和聘用,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菁英人才三个层次。其中杰出人才年龄不超过45周岁,领军人才年龄不超过40岁,菁英人才年龄不超过35岁。第一批“长江人才计划”聘任了杰出人才2名、领军人才7名、菁英人才15名,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了聘期、岗位工作目标及任务、权利与义务、考核方式与目标等内容条款不同的聘任合同。